
李雪萍,女,1967年10月生人,博士,三级教授。曾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现任西安医学院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及教育资源调配等工作,承担本成果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并督导本成果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阶段性检查和结题验收,负责校内外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总协调工作;作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护理学学术带头人,在慢性病防治研究方面构建教研团队,负责省级一流课程《诊断学》、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健康评估》建课及授课,把立德树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陕西省教学名师。负责建设的人卫慕课《健康评估》,供全国上几十家医学院校选修,每年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000人,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做出了贡献,获批人卫社课程设计一等奖;主编、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教材7部,《健康评估》2021年获全国教材二等奖。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22年获批的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护理与康复)主要成员。

苏兴利,男,1971年4月生人,博士,教授。现任西安医学院教务处处长,指导学校本科培养方案制定,在方案中体现OBE理念,注重思政教育,五育并举。医学课程体系构建中,实施阶段性课程整合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PBL教学模式。个人治学严谨,业务精湛,教育思想观念能与时俱进,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预习作业检测、章节测试、拓展学习、临床联系、讨论等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过程性学习成果的获得,作为负责人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相关经验在校内外进行推广,获得好评。

严琴琴,女,1967年6月生人,硕士,三级教授。现任西安医学院儿科学系副主任,儿科学本科专业负责人、儿科学课程负责人,先后担任儿科、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教学科科长、全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儿科学系副主任,是儿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发起者、实施者和带头人。构建了一流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申办了新专业“儿科学”,带领儿科学学科教师团队,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着力儿科学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儿科学获国家级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陕西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13年陕西省省级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儿科学专业获批2020年度陕西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张玉莲,女,1969年3月生人,博士,教授。现任陕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护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陕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院办主任、副院长、院党委书记、陕西省临床护理联盟执行主席等职务。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本次教改,使校内人文及临床专业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医教协同。同时,通过创新建立“十位一体”护士岗位管理机制,解决了护士管理瓶颈难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通过构建“三维联动”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模型,培养了专科护士,提高了业务能力;通过开展系列公益学术培训活动、免费培养了大批基层护理人才,实现了以人才提升服务水平,以人才展现专业价值,以人才推进学科发展的目标。在本项目实施期间致力于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指导本科生,搭建很好的临床护理及教学平台。

李静,女,1977年11月生人,硕士,教授。现任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教学科科长,陕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常委,陕西省护理学会妇产科护理分委会常委。在本成果实施过程中,作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母婴护理团队核心成员,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以主要参与人多次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并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社区,突出人文和创新应用能力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陕西省科技三等奖(“育龄期母婴保健新策略及其应用”),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从事妇产科相关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承担《助产学》《妇幼保健学》《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等专业课程,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特别是主讲的《妇产科护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与共享课程、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荣获西安医学院“优秀教师”及“教学质量优秀奖”。2022年获批的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护理与康复)主要成员。

褚静,女,1977年4月生人,硕士,副教授。担任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主任, 协助专业负责人开展一流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为省级三秦学者《母婴护理》创新团队、省级张永爱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团队成员,为省级《妇产科护理学》一流线下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妇产科护理学》主要参与人,参与并管理陕西省“母婴护理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主持校级《妇产科护理学》、《助产学》在线课程建设。2021年参与全国十四五规划教材《助产学》第二版编写工作。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指导学生多次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获校级优秀奖 1 项。

唐争艳,女,1980年1月生人,硕士,副教授。担任护理人文与统计教研室主任,在本次教学成果实施中,协助专业负责人落实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提高创新意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21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承担“护理研究”、“护理统计分析”和“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校级教改课题“基于信息化教学《护理研究》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和“课程评价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连续3年评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指导学生多次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校级优秀奖2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0余篇,其中教改论文2篇;参编教材6部,其中《护理学导论》、《医学统计分析》教材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本科教学中。

王静,女,1977年12月生人,硕士,副教授。护理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护理学导论》、《护士人文修养》、《临床护理技能》、《母婴护理技能与临床思维》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省级护理学重点学科项目。主持并完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质量工程; 主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虚拟仿真项目在临床护理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积极探索适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优质创新课程培育项目。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参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规划教材《护理美学》(案例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在教育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教学方法、效果评价,致力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育及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王丽娟,女,1986年7月生人,硕士,副教授。现担任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基础护理学》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协助专业负责人开展一流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本次教学成果实施过程中,协助负责人进行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认真完成各类教学及科研工作,注重科教融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1项。作为“双师型”教师,教学中将理论密切与实践结合,培育应用型护理人才。作为领队带领学生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获得赛区二等奖。多次担任附属医院护理教学比赛、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及评委,积极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提高本科教学能力,保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曾娟,女,1971年3月生人,本科,主任护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人事部部长,曾任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教研室主任12年,兼任中华护理学会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护理学会妇产科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母婴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2018年援藏期间,为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三乙”创建建章立制,完善高原性疾病护理常规等。作为护理部主任、护理教研室主任十余年来,建立“双师型护理学科教学团队”,带领团队成员,积极探讨护理专业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促进医教协同。作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西安医学院母婴护理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致力于临床母婴保健事业的创新发展。

孙菊,女,1972年9月生人,本科,副教授。西安医学院教务处教学科科长,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紧跟国家高教方向,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推广OBE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工作,我校获批省级及以上项目和奖项逐年增加,教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热爱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改,教学效果好,多次获得西安医学院“优秀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